分卷阅读449
书迷正在阅读:你是我戒不掉的甜、我在梦里养成了世界首富、山里来的姑奶奶、喜欢酒,更喜欢你的酒窝、豪门女配她不演了、玄学大佬在线续命、穿成死对头的娇软表妹、我渣的病娇登基了(重生)、和大反派互穿的日常、极品公子(YD)
运阻隔,法之不修,犹大于吏治不善。我辈无力阻止人之贪yù、私心,唯有从法上着手,也能改善现状啊。”薛崇训道:“治人让李相公(李守一)去办好了,反正他嫉恶如仇不怕得罪人,咱们给他施展的地方。”窦怀贞满脸敬意道:“晋王知人善用,真乃国家之福。”“哪里哪里……”好话谁不想听?薛崇训的脸都笑烂了,心情大好说道,“咱们只要jīng诚携手,定能干出一番大事,造就一个盛世大国流芳百世,愿诸公共勉。”四个宰相一起执礼,纷纷说道:“jīng诚携手铸就盛世。”薛崇训哈哈大笑,高兴地指着刘安道:“我真没看错你,不是还有个粮政么,说说,赶紧的。”“半年收粮存入平仓,以免谷贱伤农,当荒年、青黄不接粮价上涨时,开平仓以平粮价,百姓受益、国家获利。由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天下拱手而治矣。”……薛崇训今日的心情好极了,大呼膳官nòng酒菜,又唤来薛六:“去nòng些歌妓来,今晚我要与诸相公畅饮,不醉不归……去把程相公、李相公也请来,下请帖。我说要买水云间那蒙xiǎo雨,来府上没有?”“老奴不曾听说郎君此事啊?”薛崇训道:“对了,我是叫她自己决定的……那你去找杜姐儿,让她派些人过来应急助兴。”第二十二章红瘦绿féi红瘦的季节,诗人们顾不得伤悲秋。)因为变法的具体举措已经准备妥当,宰相张说拟成条呈向宫廷递上了奏章,只要批复便可下达到尚书省六部进入实办阶段。如此重大的变法自然吸引了大夫士族的注意力,哪里还有过多的心思为赋新词强说愁?薛党的目的隐藏得很深,外围的人实在不容易看不透。加之兵制改革配套的盐政、粮政变法,都是利国利民的政策,事情一直进展得很顺利。不料薛崇训及幕僚都觉得志在必得的时候,忽然消息传到亲王国:高太后拒绝批复,将张说的奏章退了回去!这事儿就有点奇怪了,完全出乎众人的意料之外。“高太后显然是薛郎的盟友,何况她能听政是因得到了咱们的支持,这是演得哪一出?”幕僚们一脸茫然。有人甚至还一脸不相信的样子问:“消息可靠否?”谁有胆子把假消息nòng到亲王国来?莫非是找刺激的。明显这个问题不需要回答。一个幕僚皱眉道:“是不是宫里这两日出了什么事儿,高太后迫不得已?”王昌龄白了一眼道:“内侍省到处都是鱼立本的人,这个宦官铁了心跟薛郎的,能有什么事儿?今上身边管事的是张肖,承香殿除了高太后就是金城,这些人与薛郎联系千丝万缕,反着干他们能得到什么好处?”另一个人点头道:“如果真要和咱们对着干,总要有个大人物牵头,宫里的皇帝……既无实权,又无羽翼,哪能神不知鬼不觉就做出什么事来,连一点风声都没有?”薛崇训也是觉得纳闷,不过在众党羽面前他要装作镇定自若的样子,便不紧不慢地说道:“少安毋躁再等等,很快还有消息过来的。”众人听罢以为然,言语便稀疏了一些。过了许久,又有宫里的宦官来了,告诉薛崇训这事儿没人为难高太后,鱼公公还劝了几句,可高太后不听非要打回奏章。这下所有人都是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有人建议薛崇训进宫当面问问怎么回事。过得一会王昌龄叫退了一些人,留下宇文孝等三两个最可靠的人与薛崇训密议。王昌龄道:“是不是宫里有人在高太后面前说了一旦府兵‘番上’取消,长安城防将由薛郎部下接手?”宇文孝摇头道:“就算她知道了由咱们的人驻防长安,可对她来说有什么不好?老夫觉得不会因为这事。”“她是大唐的太后!”“又如何?”宇文孝愕然,“少伯以为nv人和那些迂腐老夫子一样?谁做皇帝关她们屁事。何况今上又不是高太后的儿子,她连子嗣都没有,在宗庙里都不算李家的人,叶落归根百年之后还不是魂归高家。”王昌龄争执道:“我非此意,宇文公不妨想远些,高太后因为是先帝的皇后才有此尊荣,如果发生了什么事儿,她以后何去何从?”宇文孝沉yín道:“少伯的意思是高太后要在中间保持一个平衡?”这时薛崇训终于开口了:“你们又没见过高太后,怎么知道她是城府那么深的人?瞎猜罢了,这事儿好办,我进宫去问问不就得了。”他刚说到这里,便有个家奴走到殿mén口说道:“宫里来人传旨了。”殿中几个薛崇训的心腹便停止了争论,薛崇训叫人把宦官带进来传旨,他是坐着听的,唐朝的大员就算是听皇帝传谕也不用跪,顶多站着。高太后叫他即刻进宫议事。待宦官走后,宇文孝急忙劝道:“此事还得提个xiǎo心为好。”而王昌龄不置可否,他大概觉得不可能有什么事,但是又不敢太断言,遂一言不发。宇文孝继续说道:“实在有些蹊跷不得不多个心,薛郎就是抗旨不去也没啥大不了的,宫里能拿你怎么样?老夫建议先稳一会,确认一下宫里的情况之后再去。”他的意思大概是当初李建成就是遭遇斩首行动之后势力土崩瓦解的。薛崇训想了想便道:“高太后不可能对付我,对她没有丝毫好处。至于今上,一则他没有那个实力,二则就算对付我一人也没有用。假如我有什么闪失,朝中大臣和京畿掌兵的将帅为了自保和稳定权力格局,肯定会让二郎(薛二郎)或是武大郎接手我手里的势力……皇帝能得到什么好处?到头来还会被人严防,更可能被赶下龙椅推举另一个李家的人,yù石俱焚的事儿。”这时王昌龄道:“郎君从玄武mén进宫罢,在玄武mén停留一会,叫鱼立本来见,应无闪失。”王昌龄也是提出保守的建议,因为越是这种比较混luàn的世道越是可能有傻叉luàn来一气,万一真发生了什么,薛二郎来接手也不是个事儿,毕竟王昌龄宇文孝等人是薛崇训的原班人马,并不是二郎的心腹。薛崇训选择了王昌龄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