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书屋 - 耽美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85

分卷阅读185

    导别人如何打仗还是可以的。安排他们到新兵连负责训练工作不是正合适吗?而在这七千多原来的税警总团官兵眼里,这却是在为那些失去了劳动能力的战友安排工作,由此愈发感激,结果就连旧军队改造过程中阻力最大的安排政工干部与建立士兵委员会这两项,他们也无不配合,省了不少工夫……

虽然孙立人的加入晚了一点,但红军时期很多将领都曾经听他讲过课,还有摆在那里,十五军上下对于他的军事才能都是普遍认可的,而亲自修改过的太祖同样对孙立人的将才十分欣赏,因此特许当时还未入党的孙立人出任十五军那个新建的整编师的师长。但令胡卫东意外的是,老蒋最终勉强批下来的番号竟然是新编第38师,和历史上孙立人成名的那支英雄部队一模一样……

不过,无论是兵力,还是装备,十五军的新38师都比历史上那支同名的部队强得多。为了让孙立人充分发挥擅于进攻的长处,胡卫东痛下血本,将各种新式装备都优先配给了新38师,使得这支部队不但火力强大,而且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摩托化步兵师……

能够组建如此强大的现代化部队,足以说明这一年来中原边区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多么巨大的成就,以刚刚建立的汽车工业为例,虽然规模与福特公司那样的超级巨无霸无法相比,但如果只论产品门类,却基本实现了汽车工业体系的完整构建,洛阳汽车厂虽然正式挂牌才半年不到,却已经形成了月产手扶拖拉机500辆、中型拖拉机200辆、吉普车100辆、4吨越野卡车200辆、10吨重卡100辆,并能制造大型拖拉机、压路机、推土机、吊车、搅拌车等各种重型车辆的强大产能,而且不需技术升级,只要有足够的投资追加,便能将产能迅速扩大形成规模效应……

当然,汽车工业能够迅速达到如此水平,与福特公司的直接和间接支持是分不开的,相比而言,飞机制造工业虽然有胡卫东当初搞来的大量设备,也不乏优秀的人才,但因为这方面毫无基础的关系,起始阶段要比汽车工业吃力得多,

s

第二百一十三章中国航空

光是将人才和设备有机地组合起来,就需要耗费不少时间。但即便如此,访苏归来的胡卫东还是错过了边区第一架飞机的首飞(意义更大的第一个风洞在他访苏之前就建好了),尽管这架飞机几乎毫无实用价值,但正所谓“万事开头难”,这一步迈出去之后,飞机制造工业以后的发展便一天快似一天,毕竟活塞式飞机的技术门槛远不如后来喷气式那么高,而且即使某些方面达不到设计要求,也往往能够想到取巧的办法进行弥补。

38年3月份,洛阳飞机制造厂生产出第一种定型的飞机——初教1,随着这种初级教练机的批量投产,中国终于可以开始大批量地培养飞行员了,而到了38年6月份,“初教1”的改进型“初教2”和中国自产的第一种高级教练机“高教1”也相继定型。

38年8月份,胡卫东以记忆中的苏联拉5战斗机与英国蚊子轰炸机(两者都是木结构,但却同为二战名机。)为原型提出设计思路,并经王助等多位中外飞机设计师优化后初步设计完成的两款飞机几乎同时造出了原型机并完成了首次试飞。虽然此时距离真正定型和大批量投产还差了很远,但由此开始,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了中国航空工业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飞机的心脏,即使是活塞发动机,技术含量也是相当高的。要不然历史上二战中后期的美国和苏联也就不必向英国的罗罗公司订购了。但是即便是胡卫东当初出国的时候购买了不少目前还算先进的机械设备,还挖到了部分罗罗公司解聘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胡卫东本人又懂得一些后世内燃机的先进设计,目前边区自主生产的航空发动机也最多达到国际上36年的水准,而拉5与蚊子却都是历史上40年之后才定型装备部队的先进飞机,尤其是蚊子所用的乃是性能优异的梅林发动机,即使是其中最早期的型号。功率也达到了1250马力(两台发动机),而中原边区直到38年6月份才刚刚试制成功900马力的飞机发动机(尺寸合适的前提下),这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但胡卫东却并未同意降低飞机设计标准来低就。而是抽出时间与设计人员一起集思广益,想出了很多“歪门邪道”,从其他方面弥补了发动机的不足。首先。是飞机所用的材料,胡卫东选择了中原边区此时虽然还不似后世河南那样到处种植、但数量却也不少的泡桐木,这种木材虽然比历史上英国原版蚊子轰炸机所用的轻木稍重一些,但比强度(即强度密度)却更大,因此相同强度的构件使用泡桐木来制造的话要比轻木更小更薄,整重反而要稍轻一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胡卫东还利用中国目前世界第一(注1)的环氧树脂技术,在这款新式轰炸机上使用了远远超越了这个时代(至早也是20世纪末才发明的)的环氧树脂表面强化技术,使得泡桐木的表面硬度甚至超过了普通的钢材。而且必须说明的是,在世界上所有种类的轻质木材当中。只有泡桐木不会吸收环氧树脂而浸润变形,因此才能应用这种新技术,而泡桐目前虽然已经有些国家引种,但其中成材的比例很小,而且即便是那少数成材的泡桐。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也远远无法与原产地河南相比,所以这种飞机别的国家就算想要仿制都仿制不了……

有了如此轻而坚固的机体材料,发动机推力的要求自然也就相对降低了,再加上较历史同期提前应用到飞机上的涡轮增压技术明显改善了飞机发动机的性能,总算是没拖太大的后腿。而在日益深入人心的并行工程学原理指导下,边区飞机试验改进的同时。发动机的改进得到了更大的重视,结果到39年两型飞机正式定型并开始批量生产的时候,飞机整体性能竟然已经超过了历史上的那两款原型机(早期型号)……

中国工业基础薄弱,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进步,除了研发人员的殚精竭虑和胡卫东这个穿越者的正确引导,积极学习消化欧美、苏联乃至日本发动机技术的长处也是至关重要的。其中日式发动机与苏式发动机在一开始根本不受重视,因为两者的性能确实较欧美产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一个名叫吴仲华的中原大学工学院航空系发动机专业本科生在学习了之前不久刚刚出版的与之后心有明悟,发现日式发动机与苏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