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书屋 - 玄幻小说 - 逍遥小儒仙在线阅读 - 第349章:第十三位镇抚使李长安

第349章:第十三位镇抚使李长安

    “忠勇伯不必紧张,你我皆为拯救南方三府百姓于水火而来。”户部左侍郎邹伯勋率先开口打破了船舱内的安静,

    “刚刚韩镇抚使应该也和你说了。”

    “此番谈话,只局限于镇抚司上阁之内,希望忠勇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只要能为南方三府百姓做事,我等皆会公平对待,绝不会拿自己的名望开玩笑。”

    李长安刚准备先起身行礼,就被一人的声音打断了,

    “老夫工部左侍郎夏云开。”一个留着山羊胡的老者率先开口道,

    “忠勇伯关于以工代赈,以工代罚的办法,让老夫茅塞顿开。”

    “之前赈灾,百姓都坐等赈灾银发到自己手中。”

    “而今以工代赈不仅解决百姓没银子的困境,又能解决工部重建人员不足的问题,还能节省不少银子。”

    “以工代罚也能大大减少匪患的危害,实在一举数得。”

    夏云开的开场,竟然破天荒的全都是夸赞为主。

    李长安在心里默默帮夏云开说了“但”字。

    果不其然,下一刻,

    “但是能否请忠勇伯为老夫解惑。”

    “为什么还要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拓宽路面?甚至还要重新部署?”

    “忠勇伯不应该不知道,修路本就是一项浩大工程,尤其还要辐散南方三府的广袤大地。”

    “这可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完成的事情。”

    第一个疑问说了出来。

    在场所有镇抚使也都把目光看向李长安。

    夏云天提出的问题,同样也都是他们的疑惑。

    李长安的策论可以说得上是前所未见,和其他人提出来的对策之法截然不同。

    堪称精妙绝伦,但里面的确有很多东西,他们一时之间也不好评判对错。

    “见过夏大人。”李长安率先抱拳行礼,而后方才解释道,

    “正因为这是一项浩大工程,长安才会专门提出来。”

    “在下为修路修渠,命名为基础建设。”

    “而这恰恰和以工代赈联系在一起。”

    “南方受灾百姓几近三亿。”

    “修路修渠整改水道,可以率先解决百姓们吃饭的问题,给我们治理南方三府腾出足够的时间。”

    “修路修渠的时间越长,百姓挣到的银子越多,能吃得饱饭,百姓们心中的不安就会大大降低。”

    “我们治理南方三府,也就能有相对充裕的时间。”

    “否则三亿百姓的眼睛就这么直勾勾地盯着我们,整个南巡镇抚司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到最后很可能会影响治理结果。”

    说到这里,夏云天微微颔首,“忠勇伯的这个想法,夏某的确没有想到,可还有其他原因?”

    李长安将在座众人的看在眼里,心里也逐渐有了底气,“其二,要想富,先修路。”

    “有了对外的一片坦途,南方三府才能尽快和整个大晋重新融为一体,才能更快从灾患中恢复过来。”

    “这次修路修渠为何要重新规划?是因为要立足南方三府未来三十年乃至五十年的发展去看。”

    “而不是年年修年年坏。”

    李长安张开手说道,

    “我这几天翻看过南方三府的卷宗。”

    “发现南方三府夏热冬温,四季分明,雨水充沛,而且水系众多,土地平整,非常适合谷物生长。”

    “若是到了实地探查之后,发现一切无误的话。”

    “那么改造之后的南方三府,未来将会成为大晋的鱼米之乡,那么多粮食送往大晋各处,岂能不修好路?”

    户部左侍郎邹伯勋赶紧抬手,阻止了李长安继续往下说,

    “长安,你是说鱼米之乡?”

    李长安点头,“之前的南方三府因为大大小小的水患,再加上没有引导,郡县之间颇为散乱,收成不好,所以只能勉强维持。”

    “但这一次既然南方三府已经彻底成为一片废墟,那就趁此机会好好梳理河道,重新修路修渠,把三府之地变成肥沃的农田。”

    “到时候不仅能喂饱三府百姓,更能成为整个大晋的粮仓。”

    邹伯勋连忙问道,“这是不是就是你说的……支柱产业?”

    “不错。”李长安目光在所有人脸上略过,

    “三府之地广袤平整,只要改造好,可以主要从事农耕之业,此为三府支柱。”

    “同时,大方向上虽然要建设鱼米之乡,大晋粮仓。”

    “但也要因地制宜,有的郡县适宜种稻谷,有的适合大麦小麦,还有的可以养鱼养虾。”

    “低矮的山丘适合种茶树、果树,还适合豢养家禽等等。”

    “这些都要镇抚司到三府后,去各郡县勘察研究,然后在大方向不变的基础上,给出合适的规划建议。”

    “而不是直接让一府种稻谷,一府种麦子,一府养鸡养鸭。”

    翰林院大学士沈寒松闻言,不禁点头道,

    “我之前看到忠勇伯的策论,还有些怀疑。”

    “如今听了忠勇伯的解释,果然不同凡响。”

    “这相当于是让朝廷在一开始,就要给出安排部署。”

    李长安顿了顿,笑着说道,

    “大人过奖了。”

    “的确是要帮百姓们做出安排,给出一定的引导,而且要在相对公平的层面上去规划。”

    “不能让种稻的赚不到银子,反而让养殖养鱼把银子全都赚了去。”

    “要让大家都能赚到足以养家糊口的银子,否则百姓们没有了积极性,那所有的努力都会付之东流。”

    “农耕从来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终要使百姓获得资生之业。”

    “让百姓能吃饱饭,多余的粮食鱼虾可以拿去卖钱。”

    “赚到的银子再去买衣服,买其他各类物事。”

    “做到这一步,不止三府之乱可解,未来南方三府可就真要来一个彻底大翻身了。”

    沈寒松听着李长安的描述,不禁暗自点头,然后笑着抱拳道,“老夫翰林院大学士沈寒松。”

    李长安抱拳回礼,“见过沈大人。”

    邹伯勋对李长安的应对颇为满意,将目光转移向在场其他人,

    “不知诸位大人,可还有疑问?”

    吏部左侍郎谭文一抱拳道,“忠勇伯刚刚说了这么多,不知我们到了平遥府之后,首先要做什么?”

    李长安抱拳回礼,“在下认为,首先要做两件事!”

    “其一,工部诸位大人,应尽快梳理南方三府的陆路和水路,重新规划官道、水渠、挖人工湖制造蓄水区,防止再出现此类大规模水患。”

    “否则水患若仍然频发,鱼米之乡、大晋粮仓全都是镜花水月,一触即碎。”

    李长安郑重其事地说道,

    “其二,解决粮食问题!”

    “朝廷统一收购粮商手中的粮食,拿出一部分当做赈灾粮发放。”

    “未来以工代赈,也要让百姓们能买得起粮。”

    ……

    李长安被留在了船舱,另外十二人则来到了楼船甲板。

    “诸位认为如何?”邹伯勋看向其他人。

    工部左侍郎夏云开率先开口,“我认为不错,忠勇伯的思路很明确,而且应变灵活。”

    “他说的支柱产业和基础建设的配合,理由也很充分,可以施行。”

    沈寒松也点头认同,“忠勇伯此法的确不错。”

    “其他大人呢?”邹伯勋问道。

    吏部左侍郎谭文一沉吟片刻说道,“李长安可用。”

    “虽然策论已经在我等手上,但具体施行,仍要他盯着。”

    “若是旁人瞎指挥一气,只会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镇抚之策。”

    很快,督察院右都御史、顺天府府丞、泰元府知府都点了头。

    礼部左侍郎秦向明以及剩下几人,也都开口道,“我同意李长安担任第十三位镇抚使。”

    邹伯勋笑道,“既然各位已经同意,那此事便就此定下。”

    “另外还有一件事需要诸位注意。”

    “李长安作为第十三位镇抚使这个消息,暂时不要对外声张。”

    “否则他骤登高位,会惹来太多人记恨,万一中间出了岔子,只会影响镇抚进度。”

    “属于他的功劳,属于你我的功劳,谁也抹杀不了,功德碑上自会有明示。”

    其余众人也纷纷点头,“这是自然,镇抚司上阁同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不多时,李长安拿到了属于他的镇抚使玉牌。

    邹伯勋也将刚刚那番话复述了一遍。

    李长安笑着抱拳道,“邹大人思虑周全,长安还想再拿一块主事的牌子,方便外出办事,也能更好地掩人耳目。”

    邹伯勋点头说道,“你如今既然已经是镇抚使,也该组建自己的中阁下阁。”

    “这些令牌收好,由你自行处置。”

    ……

    云霞宝船速度极快,刚到中午,便已经来到平遥府城上空,缓缓降落。

    李长安站在云霞宝船边缘向下看,眉头不由自主地微微蹙起。

    远远看去,平遥府城外,聚拢着数量庞大的百姓,密密麻麻。

    而平遥府城也颇为狼狈,房屋损坏了大半,很多百姓都聚拢在一起,头顶连一片瓦都没有。

    这还是府城,都遭受了如此重创,更何况是下面的郡县各地?

    还没来得及看清楚状况,云霞宝船便落在了府城衙门深处。

    其余南巡镇抚司官员,已经来到此地,等候传唤。

    李长安刚跟着邹伯勋走下宝船,户部郎中韩守正就从怀里拿出了千里传音符,眼神慢慢冷了下来,

    “手下的司务来报,平遥府城粮店共有三十七家,但所有粮店的粮价都已经涨到了平日的十倍。”

    “甚至还有一家粮店叫嚣,他想定什么价就定什么价,明天还要涨到十五倍,官府来了也一样。”

    翰林院大学士沈寒松眉头直接皱了起来,“一家小小粮店,安敢如此嚣张?”

    韩守正冷笑一声,“因为这家粮店背后真正的主人,正是平遥府同知。”

    wap.

    /91/91751/30562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