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残酷的草原一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已经是安三溪带着他的骑兵小队在草原游荡的一个月后了。 到达草原后,斥候发现了一个小部落。 斥候侦查后回报:这个部落只有四百多人,有成年男人一百三十三人,壮年妇女一百五十人,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 这个部落很穷,力量很弱,所以才被排挤到靠近大明的地方放牧。 安三溪策马走上一个小山岗,用望远镜看着下边河流弯曲处,分布的毡包,他数了数,大概有七十多个。 心里算了一下大概就知道了情况,这是一个很小的边缘部落。 有千余头牛,不到一万只羊。 “所有人都有了,这个部落就是我们第一个征服的目标,我再说一次,草原上的生存规则就是弱rou强食,强者兼并弱者。你们都跟我学了两个多月的蒙语,听了两个月的草原上的故事。现在我们就冲下去,打垮他们,然后这里就是我们的部落。女人和崽子也是我们的女人和崽子。只要身高不过车轮的男孩子就不要乱杀,懂吗。” “明白!”小崽子们的回答像狼嚎一样。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他们到了草原上,感觉自己的马术在飞速的提高,尽管格斗技术还不行,但是他们有足够的火器来弥补。 早就想着打一仗,证明一下自己。 每个人都把cao典在心里默想了一遍,控制自己紧张的心情。 毕竟他们是高强度训练出来的,而且装备和补给都远超过这个时代。 马鞍前面两侧的枪套里,左右各插着三只双管短火铳。还有各一支燧发枪马枪。每人四枚手榴弹,还有杨凡从现代买来的马刀。 杨凡给他们装备的是现役的65式军刀,这种刀在使用中广受好评。改刀刃长96厘米,精钢打造,刀身镀铬。 这些新兵的马刀是不开刃的。 重1.85公斤的马刀挥舞起来,缺少膂力是很容易伤着自己和军马的,所以只有那些资深骑兵的马刀才会开刃, 但即使不开刃,借着军马的冲击惯性,在马上平置的一柄军刀仍然可以轻易地把敌人头颅削落。 骑兵作战,这个时代一般都是用长枪,但是,长枪需要经年累月的练习,杨凡根本没哟这个时间。 所谓,月棍年刀一辈子枪。 练刀很快,几个月就差不多,杨凡有现代编纂的骑兵cao典,绝对是骑兵战术和技术的巅峰水准。 现代骑兵刀法也是几百年沉淀下来,加上现代的科学研究最后确定的。完美超越这个时代水准。 而长枪在马上不好放置。放置不好,容易扎到前边的人和马,造成无谓的伤亡。 马上固定长枪,需要雁翅环和得胜勾等装备,还额外的增加了重量。 骑兵不可能一直用手拿着长枪,那样用不了多久,手都酸了。作战时根本握不住枪。 而且,用手持枪,行军和作战时容易扎到前边的人,很不安全。 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一般都是在马镫前面安装一个铜筒子,马鞍子前边侧面安装一个钩子。 把长枪插进马镫连着的筒子里,上边用得胜勾固定。这样在颠簸的马上,长枪也不会丢失,而且长枪的枪尖是朝天上的,也不会扎到前边的友军。 杨凡明白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的道理。 敌人冲上来,有长枪的一方肯定占优势。 但是,不会用这种沉重的兵器,只是徒增累赘,还不如放弃,反正有防暴头盔和防刺服。不如硬抗划算,省下来的重量可以多带补给和火器弹药。 在马刀的选择上,杨凡也伤透了脑筋。 关于用直刀还是弯刀,困扰了杨凡很久。 谷唠 这不是个小问题,直刀和弯刀在亚欧大陆各个国家和文明中,在历史上反复的变换。 但每一次的变换,背后都有现实的考量和战场实际的变化做依据。 直刀和弯刀的优缺点,杨凡和涂山月、林月如讨论了好久。 她俩都是用刀的行家,水平非常不错。 总体上来说,同样的重量和厚薄、粗细下,直刀比弯刀长,也就是说直刀先刺死对手。 而劈砍时情况就反过来了。 注意,以下的原理有点烧脑。 直刀的重心在刀脊线上,有的往前点,有的往后点。 劈砍时需要技巧,不然你轮起来,劈砍的位置容易错位。眼睛看着是一个地方,实际砍中的是偏下的位置。 因为重心不好把握,容易砍偏了。 但是弯刀不同。 刀身是弧线,重心根本不在刀上。 而是在弧线后面的空中。这样的话,劈砍时就非常容易控制方向,落刀位置精准。 这个原理好比手榴弹的木柄,箭矢的长杆,重心往后移动,可以增加稳定性。 所以当时,林月如做了非常经典的总结:“选择直刀和弯刀的标准,要看老爷兵员的素质。如果老爷的兵都是久经训练的老兵,就装备直刀。直刀练好了挥动范围大,极难防御,刺杀也可以直接透甲。” “如果老爷的兵都是临时招募的,疏于训练,民兵之类的,最好装备弯刀。因为弯刀训练时间短,难度低,上手快。但弯刀只能砍杀,刺击效果不好,对付着甲的敌人,弯刀很难捅进去。砍杀可不好破甲。” 涂山月也补充道:“老爷你看草原上的部落为什么都是用弯刀,就是因为当今的蒙古人根本没有常备军。作战时都是临时招募起来的牧民,这种缺乏专业训练的招募兵,只能用弯刀。” 当时杨凡问道:“那秦汉和隋唐为什么用直刀。” 涂山月说道:“那时候国家强大啊,训练有素啊,宋朝开始军事力量就不行了,开始削弱武将和军队了,训练跟不上就没法装备直刀了。用不好啊。难度差的不是一点啊。” 杨凡后来用去翻了翻欧洲的资料,发现真是这个样子的。 英法两国都是欧洲骑兵的巅峰之作,结果发现用直刀的都是贵族和军官,用弯刀的都是士兵。 这就足够说明问题了。 军官和贵族久经训练,所以才敢用使用难度大,但敌人不好防御的直刀。士兵都是两三年一茬的流水兵,用弯刀上手更快。降低了训练成本。 杨凡的民兵要是发放武器,就是用弯刀更好。 不过林月如继续补充道:“直刀和弯刀之争延续了上千年,其实是各有优势,大明现在用的刀其实都是直刀和弯刀的综合体,雁翎刀、绣春刀、御林军刀、戚家刀等,都是刀身直,但刀尖弯曲一些的形制,尽量做到两者综合,在保留刺击破甲的能力后,尽量降低使用难度。” 杨凡搞清楚后,最终下定决心,给自己小小的骑兵小队装备了后世军队制式的65式军刀。 安三溪一声令下,三十名骑兵拉成一排,肩靠着肩,出现在山岗上。 剩下的人在五里地之外的一片松林里隐蔽,他们看守着其余的马匹和辎重。 很快,营地里的牧民发现了,山岗上出现了一群穿着花衣服的人,草原上除了牧民,武装成群出现的,剩下的就只有一种人----马贼。 下边的营地瞬间就乱了。 壮年男子忙着找马,壮年女子冲进毡包里找弓箭,老人把小孩子赶进毡包躲藏。 安三溪冷冷的看着下边的四百多人,说道:“前进。” /130/130809/30536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