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书屋 - 言情小说 - 炮灰集锦[综]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797

分卷阅读797

    我要大婚了。”

    寇仲:“!!”

    不等寇仲缓过神来,林宁就慢吞吞道:“说起来有那么个练法,可寻一正道才俊,修炼者利用炉鼎与其结合,在其体内催生出魔种,等到时机成熟将魔种摄回——你绝对想歪了!”

    “还有你真以为我熟知啊?”

    寇仲:“…………”

    寇仲简直是抓心挠肺得难受,他还特别分裂,一面认为林宁在故弄玄虚,一面认为林宁没有说谎,可没说谎的话,那也太像天方夜谭了。

    林宁见他这样纠结,就郑重其事道:“我和婠婠真没有什么。”

    寇仲不禁道:“玉致殿下这么说,你自己信吗?”

    林宁理直气壮道:“信啊。”

    寇仲:“……………”

    林宁在寇仲几乎要抓狂地走掉后,有心反省了自己,她是不是放飞自我过头了?这大概是因为没有白皇后和猪笼草在身边,她就像是尥蹶子的马般,有那么点找不着北了。

    林宁这次反省后,倒是收敛了不少,叫宋智都止不住侧目,渐渐相信了她这是因为要大婚,所以知道收心了。时间一长,宋智都还有点不习惯,心想既是大婚,有了可册立的太女夫,那东宫中再多几个侧妃也不太所谓。

    林宁:“…………”

    不,不约。

    不说这是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还是林宁确实没贼心也没贼胆,但就来讲家国大事。

    迁都一事,已提上了日程。

    当初定都襄阳,只是暂时为之,如今黄河以南已打下,襄阳已不足够做为都城,迁都势在必行。

    最终定都为长安。

    随着驿道铺设,还有宋阀在长江以南的经营,即使迁都于长安,都不会影响对长江以南的控制。相对的,宋阀如今在长江以南,尤其是黄河以南的控制是薄弱的,不过补足这一块儿,只是时间问题。

    要知道在宋军北上前,不仅稻种和水泥等物什先行,便是经济命脉也叫林宁早一步逐渐掌控中,尤其是在荣凤祥这个北方商会会长灰溜溜离开洛阳后,他手中的份额大多都到了林宁手下。

    安隆在石之轩命丧长安后,也很识时务地将他手中的商贸相关上交,不过林宁倒是不介意他继续统管一部分,她并没有很大的必要继续对魔门干净杀绝,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林宁还是懂的。

    何况魔门中非是没有可吸纳的精华。

    不知不觉的,林宁的做法好像就成了分化魔门,再将魔门中人为己所用了,不知道等婠婠她们反应过来又会是什么反应。

    不过林宁愿意相信婠婠不会轻易认输,看她在原剧情中不仅培养出了法明,将净念禅宗当成自家后花园的佛子,还收了个徒弟明空,成为了一代女皇武则天就可见一斑。

    如今虽没有了李唐,可谁知道宋朝接下来会怎么发展呢。

    一切都是未知的。

    等等,考虑到她现在是自攻自受,那是不是也意味着她接着来要有丝分裂?如果这能算是有丝分裂的话。

    想想还有点小刺激呢。

    ·

    天元四年十月,宋定都长安。

    天元四年十二月,帝宋缺禅位,太女即位,年号永宁。

    永年元年四月,先前降宋的高开道判宋,于幽州引突厥南侵。

    新皇亲征。

    于幽州拒突厥精兵,擒杀高开道。

    突厥疾退幽州,宋军兵分三路追击。

    六月,“天刀”宋缺对战“武尊”毕玄,战后宋缺跻身于大宗师之列。

    至八月,俘颉利可汗,东突厥灭,塞外归附者两百余万。

    期间因为和中原贸易往来被切断,加上颉利可汗从前种种暴政,与宋交战期间又向各部落征收重税,由此上下离心,怨声载道,以致于各部落多反叛,兵力渐弱,加速了东突厥覆灭。

    又宋与东突厥交战期间,幽州以南的奚族趁机滋事,州兵平之。

    待东突厥覆灭,但凡原先还有蠢蠢欲动心思的诸国也熄灭了入侵之心。朝内反叛之心不死的各路人马,也将反叛心掐灭,当然还会有诸多不可预料或可预料的麻烦和阻碍,但这都不会影响一件事:

    接下来,将是一个太平盛世。

    第276章 化龙(31)

    说来林宁登基时已有二十二岁, 她在一年前大婚。

    其夫被册封为皇夫,平时里称为圣人。

    这其实是很微妙的, 然而再微妙也得忍着,说到底林宁是靠实力称帝的,偌大的王朝打下来她能占九成功劳,何况本人更是御下有道, 能人无数。

    又战功赫赫, 民心所向。

    便是有那不满的,或是将不满咽下去,或是回家不满去, 端看个人选择。

    便是不会随着皇朝更迭而就失去权柄的高门大族, 他们也纷纷缩了脖子, 不愿意去做出头的椽子, 天知道新皇那儿有多少对付他们的良策。

    新皇还真有。

    这时节士族是高高在上, 而他们所依仗的, 新皇能顷刻间将其化为乌有。不过现在大家都处于蜜月期, 有些矛盾还没有锐化,秉承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原则, 朝上还是一派和谐的。

    宋朝行政制度基本沿袭前朝, 即三省六部制。

    其中改原先六部中的都官为刑部, 度支为户部, 遂成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六部,统于尚书省,而尚书省则直接对皇帝负责。

    各部官员悉数到位。

    皇室中人亦按照能力各有封赏, 便是宋师道这个不喜朝堂的,也在兵部挂名,而皇夫则是去了大理寺。大理寺所掌审谳平反刑狱之政令,秦时称为廷尉,汉因之。汉景帝中更名大理,其后时称大理,时称廷尉。

    北齐置大理寺,隋承北齐之制置大理寺,到宋时并未做更改,只改大理寺最高长官为大理寺卿,初为正三品,少卿为正四品,丞正五品,可见新皇对这个执法机关是很重视的。只是最开始将皇夫认命为大理寺卿,仍叫不少人半信半疑,选择观望。

    很快大家都没有了疑虑。

    显然皇夫在大理寺如鱼得水,甚至还有点过了头。

    不仅断案如神,甚至还是子走测谎仪,背后仿佛有一整个密探团,有好长一段时间文武百官多是这么怀疑的,尽管后面知道是他们想多了,可大理寺卿林拾光还是给他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尤其是林拾光后来和被拜为谏议大夫的魏征成了就差穿一条裤子的好兄弟,那所到之处简直哀鸿遍野。

    说口利如刀,都不带夸张的。

    新皇也是个能言善辩的,却没谁说她唇上淬了毒,大家都说她老人家是舌灿莲花。

    好在也没出现过把人气吐血的状况,作为尚书令的宋智二皇叔表示很欣慰,再说